秦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郎中学医记93伸筋草寻骨风 [复制链接]

1#
昆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

小编——让中医更美更贴近生活

编者按

本周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非常有效的祛风湿舒筋活络中药:伸筋草和寻骨风。

伸筋草

善治抽筋的伸筋草

《岭南采药录》曰,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即伸筋草),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

有个老汉,小腿抽筋反复不愈。听说钙片好,吃了不少钙片,但腿还是抽筋,晚上抽到厉害的时候,真的彻夜难眠。本来睡眠质量不太高的他,再加上夜尿跟抽筋,整个人很快就显得神疲乏力。

老先生说,试试用50克淫羊藿加上20克小伸筋草煲汤喝喝吧。

老先生喝了第一剂,晚上居然出人意料不抽了。他索性连喝了七剂,居然再也没有抽筋过。这下可把他乐坏了,他在公园老年人里头,逢人就说,而且把这小偏方介绍给其他有抽筋痛苦的患者,居然一一得到解除。

小指月说,难道这淫羊藿跟小伸筋草就是老年人抽筋的专方专药?老先生说,一个医者,不能够在专方专药上停止医道攀登的步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小指月说,那爷爷为什么这组对药能治腿脚抽筋呢?老先生说,你得先明白抽筋的机理,为什么会抽筋呢?小指月说,病机十九条上有一句话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这湿邪偏重就会引起抽筋。

老先生说,那湿邪为什么会偏重呢?这下小指月就陷入了沉思之中,好像很多原因会导致湿邪偏重,比如脾虚湿盛,又比如肾虚水湿气化不了,当然还有肝郁气滞湿停。

老先生说,你从五脏来看,原因似乎很多,但如果退到阴阳来看,道理只有一个。小指月说,就一个原因,这么简单?老先生说,大道至简,如果在道的层面上思考问题,都可以化繁为简。

小指月说,是什么原因呢?老先生说,湿是什么邪呢?小指月说,湿为阴邪。老先生说,站在阴阳上来考虑,湿为阴邪,为何阴邪留着不去?小指月说,当然是阳气不够咯。

老先生笑笑说,没错,你看抽筋最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阶段?小指月说,当然是中老年人阳气不够的啊。

老先生又问,那抽筋最容易发生在什么时候?小指月说,不是白天,当然是晚上了,晚上阳气也不够啊。

老先生又问,抽筋最容易发生在哪个地方?小指月说,当然是下半身小腿了,腰脚以下,离心脏最远,下半身为阴,是阳气最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所以也是阳虚所在,虚处留邪,湿邪就容易侵袭腰脚。

老先生笑笑说,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到发病部位,你都可以看出是阳气不够,湿浊停留,才容易引发抽筋。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我突然想到了《*帝内经》上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道理。所以真正要养好人体的筋靠的是阳气,阳气不够,筋脉便硬邦邦,就像秋冬天的树木,枝条都弯不了,显得屈伸不利,僵硬抽搐绷紧的样子。

老先生便说,这两味药治疗抽筋的道行很深,但说出来也极其平常。小伸筋草顾名思义,能够伸筋除湿,疏通经络,可以把湿邪疏泄走。而淫羊藿能壮肾阳,祛风湿,令得腰脚阳气强大起来,这样湿邪就不敢再来。

小指月说,这两味药太厉害了。一个去其标,治已生之湿,给湿邪以去路;另一个固其本,治未生之湿,让阳气气化,湿邪生不出来,所以两味药很快让抽筋的患者得到舒缓。

寻骨风

搜寻出筋骨里的伏风——寻骨风

有个大学生,在一次学校组织光荣鲜血活动里头,他去献了一次血。当时天气正热,献完血后,他就回到宿舍打开空调,上起网来。当时觉得挺快意的,但随后觉得有点不对劲,也说不上什么不对劲。

过了一段日子,他慢慢觉得关节筋骨都有些疼痛,而且很怕风,还不自主地出汗。他以为感冒了,买了点感康吃。但出汗后身体非但没有舒服,反而感到骨头都凉飕飕,有风在走,非常难受。于是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脉这么缓弱,都不适合发汗,而且你身体脉象力量不够,不是最佳献血的时候。一献完血应该注重饮食、保暖和休息,你饮食没跟上,而且还在空调房受凉,再加上熬夜透支精血,这样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那邪风之气当然乘虚而入,毫不留情地深入进来。

小指月说,爷爷,脉浮缓,又汗出怕风这不是桂枝汤证吗?老先生说,桂枝汤没有错,再加一味寻骨风。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先生说,单纯用祛风湿之药,比如寻骨风,你可以把风邪驱散出去,如果不把营卫气血固密,就像不把门户关上,那风邪随时都可以再钻进来,只有强大气血营卫,邪风之气便无容身之所。

小指月说,那为什么要用寻骨风呢?老先生说,邪去则正安。不把邪浊赶出去,正气很难稳步培养起来,所以欲完其内,必先把邪风攘到外面去。你不把邪气赶走,正气在里面就会不安,就像鸡窝里头有个*鼠狼,鸡敢进来吗?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虚处留邪,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用桂枝汤调其阴阳气血营卫,使其内壮;用寻骨风,把从皮毛穿透进来,扎在筋骨上的邪风搜寻出来,拔出体外。这样扶正跟祛邪双管齐下,像这种游走性风湿骨痛,就可以得到治疗。

果然理通则效应,这病人用发汗之法没治好的骨节伏风,老先生就给他用调和营卫气血之法,就把风邪赶出体外了,吃了三剂药后,那种怕风汗出,在骨节走来走去,疼痛难忍之象就解除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陆观虎经验

陆氏认为,民间单味草药寻骨风,具备利湿、祛风兼能散寒的多种功效,

用于痹证可收到满意效果,对于风湿骨痛有卓效。在治痹证时,除针对

病因疏风、祛寒、燥湿之外,还应注意调和营卫,使已经入袭之邪无容身

之地,在外的风寒湿也不易再侵入。初起多用祛邪通络之品,使营卫宣畅。

病久配合补

气血、益卫和营之品,多获良效。

基本方是:桂枝2g,杭白芍10g,大小蓟各10g,当归4.5g,秦艽9g,防己

4.5g,防风4.5g,寻骨风30g,海风藤10g,桑枝30g,丝瓜络10g,豨莶草9g。

加减法:上肢痛加羌活,血虚加鸡血藤,下肢痛加牛膝,腰痛加杜仲,气

虚加白术,痛重加威灵仙、海桐皮,湿重加茯苓、薏苡仁、萆薢,寒重加生

姜、干姜。

(《津门医萃·第1辑》)

伸筋草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Thunb.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微苦、辛,温。

归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3~12g。

《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寻骨风

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

份。

5月开花前采收,连根挖出,除去泥土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辛、苦,平。

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

等症。

三钱至五钱,煎服。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更多《小郎中》的故事,请看......

《小郎中学医记》(1)开始篇

《小郎中学医记》(2)桂枝篇

《小郎中学医记》(3)紫苏篇

《小郎中学医记》(4)生姜篇(全)

《小郎中学医记》(5)香薷篇

《小郎中学医记》(6)荆芥篇

《小郎中学医记》(7)防风

《小郎中学医记》(8)羌活篇

《小郎中学医记》(9)白芷篇

《小郎中学医记》(10)细辛篇

《小郎中学医记》(11)藁本篇

《小郎中学医记》(12)苍耳子篇

《小郎中学医记》(13)辛夷花篇

《小郎中学医记》(14)葱白篇

《小郎中学医记》(15)鹅不食草篇

《小郎中学医记》(16)香菜篇

《小郎中学医记》(17)薄荷篇

《小郎中学医记》(18)牛蒡子篇

《小郎中学医记》(19)蝉蜕篇

《小郎中学医记》(20)桑叶篇

《小郎中学医记》(21)菊花篇

《小郎中学医记》(22)蔓荆子篇

《小郎中学医记》(23)柴胡篇

《小郎中学医记》(24)升麻篇

《小郎中学医记》(25)葛根篇

《小郎中学医记》(26)淡豆豉篇

《小郎中学医记》(27)浮萍篇

《小郎中学医记》(28)木贼篇

《小郎中学医记》(29)石膏篇

《小郎中学医记》(30)寒水石

《小郎中学医记》(31)知母篇

《小郎中学医记》(32)芦根篇

《小郎中学医记》(33)天花粉篇

《小郎中学医记》(34)竹叶篇

《小郎中学医记》(35)鸭跖草及栀子篇

《小郎中学医记》(36)夏枯草

《小郎中学医记》(37)决明子

《小郎中学医记》(38)谷精草、密蒙花、青花素

《小郎中学医记》(39)*芩

《小郎中学医记》(41)*柏

《小郎中学医记》(42)龙胆草

《小郎中学医记》(43)秦皮

《小郎中学医记》(44)苦参

《小郎中学医记》(45)白鲜皮

《小郎中学医记》(46)金银花

《小郎中学医记》(47)连翘

《小郎中学医记》(48)穿心莲

《小郎中学医记》(49)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小郎中学医记》(50)蒲公英

《小郎中学医记》(51)重楼(七叶一枝花)

《小郎中学医记》(52)鱼腥草

《小郎中学医记》(53)土茯苓

《小郎中学医记》(54)-金荞麦

《小郎中学医记》(55)-败酱草、大血藤

《小郎中学医记》(56)-射干、山豆根、马勃

《小郎中学医记》(57)-青果

《小郎中学医记》(58)-木蝴蝶

《小郎中学医记》(59)-白头翁

《小郎中学医记》(60)-马齿苋

《小郎中学医记》(61)-鸦胆子

《小郎中学医记》(62)-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小郎中学医记》(63)-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小郎中学医记》(64)-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小郎中学医记》(65)-熊胆

《小郎中学医记》(66)-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小郎中学医记》(67)-生地

《小郎中学医记》(68)-玄参

《小郎中学医记》(69)-丹皮

《小郎中学医记》(70)-赤芍

《小郎中学医记》(71)-紫草

《小郎中学医记》(72)-水牛角

《小郎中学医记》(73)-青蒿白薇

《小郎中学医记》(74)-地骨皮

《小郎中学医记》(75)-银柴胡

《小郎中学医记》(76)–胡*连

《小郎中学医记》(77)–大*篇(全)

《小郎中学医记》(78)–芒硝(全)

《小郎中学医记》(79)–番泻叶

《小郎中学医记》(80)–芦荟

《小郎中学医记》(81)–火麻仁

《小郎中学医记》(82)–郁李仁

《小郎中学医记》(83)–甘遂、大戟、芫花

《小郎中学医记》(84)商陆

《小郎中学医记》(85)牵牛子

《小郎中学医记》(86)巴豆

《小郎中学医记》(87)千金子

《小郎中学医记》(88)独活(全)

《小郎中学医记》(89)威灵仙(全)

《小郎中学医记》(90)川乌

《小郎中学医记》(91)蕲蛇、乌梢蛇

《小郎中学医记》(92)木瓜、蚕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