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全的中药记忆法: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等。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芩、桅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1对比记忆法: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主。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养血补心等。
当归与熟地*: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但当归又入心、脾两经,味辛,能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又可止久咳气喘。对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均为要药,对虚寒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亦可因其活血、止痛、温散寒滞之功而有确实疗效。同时,血虚肠燥便秘,久咳气喘等,可用以为治疗。
当归既可用于疮疡初期,以活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疮疡溃后,气血亏虚,以补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药。而熟地*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既能补血,治血虚萎*、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又善滋阴,治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对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当归与白芍:均入肝、脾经均能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同可用于治疗血虚萎*,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当归味甘,性温,入心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补虚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为补血和妇科调经要药。且当归偏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虚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痈疽等证,又有润肠通便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白芍苦、甘酸、微寒,重在养血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痛,四肢挛痛。又能平肝抑阳、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证;与桂枝同用,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应为不和之汗出恶风,也可用于阴虚盗汗等。
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但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
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生地*与熟地*均能养阴滋阴。但生地*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治温病热入营血,舌绛烦渴,血热吐衄发斑,及阴虚内热消渴等为主。熟地*则甘而微温。专主肝肾阴虚,补血滋阴而益精髓。以治血虚阴亏,精血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心悸失眠,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及消渴等为主,而无清热凉血之功。
五味子与乌梅二药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渴。但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而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与白豆蔻两药均能温中行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但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莲子与芡实两药性味甘涩平,主归脾、肾二经。两药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但莲子又能入心经以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而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红花与桃仁共同点:
1.心肝经2.破血之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瘀消肿,治痈肿疮*、麻疹、斑疹.桃仁:性平,苦甘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津枯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
川芎与丹参共同点:
1.均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跌打损伤等血滞证。
不同点:
川芎:性温味辛,又能形气祛风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气滞之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及风寒湿痹等。
丹参:味苦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诸证,并治风湿热痹;还能清心安神,治无论外感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
川贝与浙贝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药,也可用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
苦杏仁与紫苏子都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但杏仁性微温,临证可配伍风热、燥热、肺热等多种咳喘证;而苏子长于降气消痰,多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之证。
苦杏仁与桃仁二药都有润肠通便之功。
但苦杏仁长于止咳平喘,多用于咳嗽气喘之证。而桃仁长于活血祛瘀多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瘀阻疼痛,以及肺痈,肠痈等证。
桑白皮与葶苈子二药均能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但桑白皮多用于肺热咳喘、痰多之证,能清肺消痰而降气平喘。而葶苈子多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的实证,有泻肺、消痰、平喘作用治咳喘痰多甚效。在利尿消肿方面,桑白皮主要用于浮肿、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葶苈子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时是取其泻肺气之闭塞,以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实证,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酸枣仁与柏子仁二药,均为养心安神之品,常相须为用,治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心神不宁病症。但酸枣仁长于益肝血,更宜于心肝血虚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敛汗,可治体虚自汗、盗汗;柏子仁长于治疗心阴虚及心肾不交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润肠通便,可治肠燥便秘。
决明子与石决明二药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但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龙骨与牡蛎二药,均能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阳上亢以及滑脱不禁诸证。但牡蛎还能软坚散结以及制酸,可治痰核瘰疬、胃酸过多等病证;龙骨尚能镇惊安神,可用治心神不宁证,以及煅龙骨外用能收湿敛疮,可治湿疹湿疮等病证。
羚羊角与牛*二药,均有清热解*之功常用于温热病证,但牛*解*力强,还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功。而羚羊角还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之功效。
钩藤与天麻二药,均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常用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以及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目眩等证。但钩藤能清热,尤宜于热极动风与肝经阳热病症;天麻性平,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并能袪风湿,止痹痛,可用治风湿痹痛以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全蝎与蜈蚣二药,均能熄风止痉,并能搜风通络止痛、攻*散结,二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风内动,风中经络、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疮疡肿*、瘰疬等病症。二药均有*性,但蜈蚣温燥*烈之性稍强。
麝香与冰片,麝香与冰片均为味辛、气香之品,走窜力强,都有开窍醒神之功,两者常相须为用,主治闭证神昏之证。但麝香性温、气极香,有极强的开窍醒神作用,走窜之力甚强,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宜用治寒闭神昏,通过相应配伍可用治热闭神昏。
而冰片开窍醒神之力、走窜之力均不及麝香,且味苦性微寒,故更宜用治热闭神昏。麝香除开窍醒神外,还具有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的功能,还可用治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痹证疼痛,以及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证;能活血散肿止痛而治疗疮疡肿*、咽喉肿痛。冰片味苦、性寒,还具清热解*止痛之效,还可用于治疗火热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热*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证。
人参与*参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
*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参代之。但*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芪两者均为常用补气要药,同用还可相互增强补气之功。所不同者,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且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不如人参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强过人身,又能固表止汗,托*生肌,善补肌表之气,故表虚证常用*芪。其益卫固表,托*生肌,利尿退肿等功效,乃人参之所无或所不及。
*芪与白术两者都能补气、利水、止汗。所不同者:*芪能脾、肺双补,白竹仅补气健脾;*芪长于补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及脏气下垂者;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失运,兼见水湿内停者多用;*芪甘温,补气之力较强,主治气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治水湿内停之证,虽亦以气虚证为主,但湿盛而正虚不明显者,亦可应用;*芪益卫固表,止汗之力优于白术。
苍术与白术:两者都能燥湿健脾,用于脾虚湿盛。但苍术以燥湿为主,又能祛风湿,发汗发散表邪,常用于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而白术则补气健脾,又能固表止汗,利水,安胎。
杜仲与续断:均能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杜仲以补肝肾为重,故一般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等,以用杜仲为优,且可降血压;续断补而不滞,形而不泄,为补益肝肾,宣通筋脉之要药。凡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胎动欲坠,崩漏经多,及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等血脉郁滞不宣之证,均可用之。
续断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侧重。续断味兼苦辛,补中有形,以调血脉、续筋骨为重,故常用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又能止崩漏。
半夏与天南星二药,均辛温有*,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以及*蛇咬伤。但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朱砂与磁石二药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但朱砂还用于疮疡肿*,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解*的功效。而磁石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杜仲与续断:均能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杜仲以补肝肾为重,一般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等,以用杜仲为优,且可降血压;续断补而不滞,形而不泄,为补益肝肾,宣通筋脉之要药。
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胎动欲坠,崩漏经多,及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等血脉郁滞不宣之证,均可用之。续断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侧重。续断味兼苦辛,补中有形,以调血脉、续筋骨为重,故常用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又能止崩漏。
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京东,淘宝均有售。
2特性记忆
辛夷:鼻渊要药
白芷:阳明经头痛要药
羌活:上半身疼痛要药
石膏: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连:治湿热泻痢要药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连翘:疮家圣药
金银花:治一切痈肿疔疮疡证的要药
大*:积滞便秘之要药
独活:尤以下部痹痛为宜
秦艽:尤适于热痹
木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之要药
桑寄生: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白花蛇:透骨搜风,治较重风病要药
威灵仙:治骨鲠
苍术:治湿胜中焦,燥湿健脾要药
藿香:芳化湿浊要药
茯苓:利水渗湿要药
金钱草:为治疗结石要药
茵陈草:治湿热*疸要药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肉桂:命门火衰之要药
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橘皮:治痰要药
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
山楂: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槟榔:对绦虫疗效佳
地榆:治烫伤之要药,下焦血热
白及:收敛止血要药
三七:伤科要药
川芎: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治头痛要药
玄胡: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丹参:妇科要药
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
半夏: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止呕要药
羚羊角: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芪:补气要药
白术:治痰饮水肿良药,补气健脾要药
鹿茸: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要药
山茱萸:补益肝肾之要药
当归:补血要药,妇科要药,外科常用药
熟地*:补血要药,滋阴主药
鳖甲:阴虚发热的要药
3同异记忆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本人现在坐诊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的药物是*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的药物是牛*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温馨提示:
张利兵简介:
张利兵,号中医*才,祖籍湖北汉川,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幼受到中医启蒙,兄长张胜兵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本人多年一直受到家传中医影响,更受到国医大师的熏陶,在兄长张胜兵医师的指导下用纯中医和针灸的方法为周边居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给周围群众解决疾苦。本人受邀"中俄一带一路"国际中医药发展论坛演讲特约嘉宾,演讲论文收录于其中。这些年我跟兄长张胜兵不断学习中医尤其是对不孕症,各种肿瘤有独特的见解并协助兄长张胜兵编写了《医门推敲》《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系列书,现在武汉有自己的工作室,主治颈肩腰腿疼痛,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男科、妇科,各种肿瘤,结石,以及面瘫,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疑难杂症。治愈不孕症,各种肿瘤多例,在周边范围小有名气。
张利兵手机号:(